正和中醫診所
最新消息
2018-10-30

秋冬乾癬高峰期 中醫內外調理面面俱到

【健康傳媒 林雁茹/台北報導 2018.10.30】

       時序入秋,早晚溫差較大,1名年約40歲的女性上班族前陣子皮膚發癢脫屑、皮膚緊繃不適,原本全身上下散布2至3公分大小不一的紅疹性斑塊,涵蓋背部、腳部及大腿等處,尤其手腕和腳關節處特別明顯。受不了長達10年的乾癬病史反覆發作,決定尋求專業中醫治療,經外敷內服治療調理1個多月後,紅疹病灶已退除轉為褐色也不再發癢,約3個月後顏色就會慢慢淡化,回復正常。

       收治該名病患的中醫師黃慶雲醫師表示,乾癬是1種皮膚慢性發炎角化的疾病,尤其好發於秋冬季節。天冷時人體的皮脂腺分泌減少、皮膚變得乾燥,多數會從頭皮及前額處開始冒出紅疹且皮屑變多,有的甚至癢到抓出血絲,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,有不少乾癬病患就醫時,病灶在頭皮被誤認為脂漏性皮膚炎、在指甲被誤認為灰指甲、四肢部位則被誤認為異位性皮膚炎,使用類固醇藥膏快速壓制病情,但往往治標未治本,加上乾癬病患皮膚新陳代謝比正常肌膚快6倍,角質異常,不斷增生分裂脫屑,常常反覆發作使病患飽受困擾。

       根據病患的皮膚表現及有無全身症狀判別,中醫將乾癬分為點滴型、尋常型、厚皮斑塊型及關節病型等幾類。通常前兩型病情較輕微,對症治療改善良好;若拖延治療變成厚皮斑塊、表皮出現硬硬的觸感,一到冬天就容易產生龜裂,搔抓會產生血絲、也會疼痛,患者更難忍受;至於類風濕性的乾癬性關節炎,嚴重恐伴有手、腳、肘甚至頸、肩、腰等處關節紅腫,治療的困難度也提高。

       乾癬屬於自體免疫功能紊亂的疾病,沒有傳染性,通常乾癬病患具有先天性遺傳體質,再受到後天內、外在環境刺激,如壓力、外傷或某些藥物影響,就可能進而誘發免疫反應而發作。針對治療乾癬有長期研究和豐富臨床經驗的黃慶雲指出,不少後天引發乾癬的誘因來自於熬夜,可能連續幾天晚睡,皮膚表皮變乾燥、抵禦力下降,又藉由咖啡、茶等飲料提神;或有的應酬喝酒、油炸等外食居多,再加上內在的壓力因素,長久累積病灶自然生成,若初期未採取正確積極的治療,後續病情會更棘手。

       黃慶雲說明,中醫治療乾癬強調內服、外用及飲食作息3管齊下。內服方面採血熱及血虛兩方面著手,血熱主要是指乾癬發作、新陳代謝失調的階段,病灶為紅斑、搔癢、點狀出血,合併口乾、便祕、尿色深等症狀,女性常發生在月經前夕;血虛則指乾癬隱藏在皮下,呈現表皮厚,乾燥等情況。中醫內服用藥以金粟蘭、辣椒素、丹參、苦參、紫草及白花蛇舌草為主,可幫助改善循環、活血化瘀及非特異性的免疫調節及抑制表皮細胞增生。

       至於外用方面則搭配蛇床子、苦參、花椒、敗醬草、馬齒莧、玄參等數10種中藥材所調製的藥浴療程,內外兼治,溫和不傷身。此外,乾癬病患除遵照醫囑外敷內服之外,飲食作息上也應做好自我管理。黃慶雲強調,平日飲食應忌酒、燉補類,口味清淡些,蝦蟹等海鮮盡量少碰,調整規律睡眠品質、不熬夜,才能有效減少乾癬復發機率。

 

 

引用來源:秋冬乾癬高峰期 中醫內外調理面面俱到

^
TOP